遠絡療法絡穴和傳統中醫絡穴應用的差別

板橋同仁堂中醫診所    周献剛醫師

摘要:絡穴是陰陽經絡和臟腑間氣血連絡的通道,是維持陰陽平衡的重要交通樞紐,但是在臨床應用上鮮少有人重視,在遠絡療法中,絡穴幾乎是所有治療不可缺少的重心,遠絡療法的絡穴到底和傳統中醫的絡穴有何不同呢?我們就來做個簡單的探討和比較。

關鍵詞:絡穴、主客原絡、臟腑通治、表裡關係

本文:

    靈樞本藏篇云:「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難經二十三難曰:「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而營於身者也。」

    簡單來說,經絡為人身氣血運行所經過的通路,十二經脈各與臟腑直接連屬,而且陰經和陽經之間互相表裡配合,為氣血運行之主要通路,故又稱十二正經。人身五臟六腑,臟為陰,腑為陽,臟氣行於內為裡,腑氣達於皮為表,因生理需要必有一陰經與陽經相互配合,產生一種陰陽平衡的協調作用,即陰陽經需有橫向的連繫以維持其平衡。

    「絡」有聯絡之意,絡穴與絡脈有密切關係,絡穴大都位於表裡經聯絡之處,因此絡穴對陰陽表裡經的平衡維持有相當重要的關係,所以絡穴的主治特點在於治療陰陽表裡兩經的有關病症,有所謂「刺一絡,治兩經病」的說法,如脾經絡穴公孫,可治脾病也可治胃病。

    傳統中醫的絡穴除了在十二經各有一個外還有任、督及脾之大絡合計十五絡穴,其位置簡列於下:

肺經

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督脈

任脈

脾之大絡

列缺

通里

內關

支正

偏歷

外關

飛揚

豐隆

光明

公孫

大鐘

蠡溝

長強

鳩尾

大包

絡穴在臨床上的應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          主客原絡的表裡配穴,通常的用法是將絡穴與十二原穴互相配合應用,即以發病本經之原穴為主,以表裡經之絡穴為客,如喘咳為肺經病症,先取本經之原穴太淵為主,再取其表經大腸經之絡穴偏歷為客,其他病症以此類推。

2.          絡穴單獨應用來治表裡經病,如胃經與脾經皆病,刺絡穴公孫或豐隆便可生效。

3.          臟腑通治之應用,因心與膽通,肝與大腸通,脾與小腸通,肺與膀胱通,腎與三焦通,心包與胃通,治療時便可使用相通經絡之絡穴來應用,例如心經病可用膽經絡穴光明,大腸經病可取肝經絡穴蠡溝,根據楊維傑所著之針灸經緯描述,這種治法採用巨刺法,即左病右刺,右病左刺,效果更是顯著。

4.          應用於刺絡針法,這是絡穴的一種特殊應用,例如胸部撞傷瘀血,在肺經絡穴列缺放血,治療效果很好。

以上是傳統中醫在絡穴上的應用,但在臨床上似乎很少有醫師在意絡穴的重要性,所以在針灸學上也未被大力推廣,療效有待肯定。

    「遠絡療法」在絡穴上的應用原理其實是一致的,絡穴同樣是做為陰陽表裡經間的連絡通道,但是絡穴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卻有些差異,遠絡療法的應用只有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少了脾之大絡,所以絡穴只有十四個,這十四個絡穴的位置只有心包經的內關,三焦經的外關,還有任脈的鳩尾,督脈的長強,和傳統中醫是相同的外,其餘均和傳統中醫有些距離上的不同,茲將遠絡療法的絡穴位置表列於下:

 

肺經

在遠端橈骨尺側骨彀骨幹交接處

心包經

內關

心經

在遠端尺骨橈側骨彀骨幹交接處,尺側屈腕肌的橈側

大腸經

在約手的下臂中點,橈骨尺側的切線上

三焦經

外關

小腸經

在約手的下臂中點,尺骨橈側的切線上

脾經

在第一蹠骨內側近端骨彀骨幹交接處

肝經

約三陰交上一吋

腎經

足踝骨正後方骨緣切線上

胃經

脛骨前突外側一指幅,和膀胱經絡穴等高之位置

膽經

順著腓長肌弧度延伸下來,在腓骨前緣凹陷處

膀胱經

在小腿後側,承山穴往外下側滑動到腓骨後緣切線處

任脈

鳩尾

都脈

長強

遠絡療法絡穴的取穴原則是穴位都在骨頭邊緣,肌肉與肌肉交界的凹陷中,或肌肉變肌腱的凹陷處,故和傳統的絡穴有很大的差異。

    遠絡療法在絡穴上的應用也是利用陰陽平衡的原理,但在用法上卻和傳統中醫差別很大,舉例來說:如果手腕肺經太淵穴部位疼痛,以主客原絡法取穴則是針太淵和偏歷二穴,若單獨應用的話則針偏歷或列缺均可,而用臟腑通治的話則是針飛揚穴。而遠絡療法在病症輕微時可單獨使用絡穴即可達到療效,此時用的是表裡關係的大腸經絡穴,或臟腑通治關係的膀胱經絡穴,假設病症較重,通常單獨使用絡穴效果並不佳,此時除針絡穴外則須再加上一對應穴來做治療,大腸經加針陽蹊,膀胱經加針崑崙,均採用泄法,通常只須行針約十秒鐘即可出針,療效幾可達70%以上,比傳統絡穴的療效似乎好上許多。

    另外遠絡療法的絡穴還應用在補相克的理論上,這在傳統中醫理論上似乎無人應用,但在遠絡療法上補相克是增強療效的重要步驟,以上面的例子為例,在處理完後若再針心經絡穴,加上用補法灸神門穴,則療效立可提升至90%以上,心經絡穴的應用是遠絡療法和傳統中醫最大的不同之處,絡穴應用在相克的經絡上是遠絡療法的一大特色。

    絡穴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在傳統中醫的書籍中並無詳細的記載說明,均只強調絡穴是陰陽經絡連繫的通道,而缺少臨床實際使用的案例,但實際上絡穴有連絡陰陽表裡經的描述即以道出絡穴的重要性,遠絡療法在絡穴的定位上稍作修正,其位置均在傳統絡穴附近,在使用上則是絡穴配合一個對應穴來做治療,也提出了一定的使用規則,陰經有病用陽經絡穴加對應穴治療,陽經有病用陰經絡穴加對應穴治療,也就是利用陰陽平衡的原理,而在補相克經絡的應用上則是除了有陰陽平衡的效果外,更有陰陽雙向加強的功能,所以能大大的提高療效,在絡穴的應用上是一大突破。

結論:

    十二經絡的陰陽能互相平衡,人身的氣血運行就能通暢無阻,身體也就不會有疾病發生,絡穴是陰陽經絡連繫的通道,當一方發生問題時,可經由絡穴的連接,藉由正常的一方來調整發生問題的經絡,利用補不足或泄有餘的方法來使陰陽兩經重新達到平衡,疾病也就自然痊癒。

參考資料:

1.          針灸科學  黃維三  正中書局

2.          針灸經穴學  楊維傑  樂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          針灸經緯  楊維傑  志遠書局

4.          靈樞經校釋  人民衛生出版社

5.          沒有消除不了的疼痛  柯尚志  原水文化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板橋同仁堂中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