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二灸、三用藥』是中醫治病的三大方法

在古時候針灸的治療是排在用藥的前面

這代表的是針灸絕對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在比較經典的古醫書中更明白的指出『不明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明確的說明治療疾病一定要明白經絡運行的原理

古籍上更明白的指出經絡穴位的應用是『上病下取、左病右取』,『離穴不離經』

說明了治療時注重的是經絡間彼此的關係

並不須強調穴位的明確位置

因為穴位是會隨每個人的生理結構和問題而有所不同

但是在這個大原則下要為病人治病

如果沒很豐富的臨床經驗是很困難的

因為當病人左邊有問題時

醫師到底要找病人右邊的什麼地方做治療呢?

就因為如此

慢慢的針灸最高的指導原則便被拋棄不用

到了唐朝的孫思邈終於幫中醫找到了一個簡而易學的針灸理論

那就是『以痛為俞的阿是穴』原則

當病人有不舒服的地方

醫師就在病人不舒服的地方去尋求痛點

當病人哎嚎的叫說『啊!就是這裡痛』

醫師便拿根針往這裡針下去

有些病到也真的被針好了

從此以後的中醫師幾乎都奉阿是穴為針灸的最高指導原則

慢慢的針灸在中醫的治療被用藥取代了

因為病人發現針灸的治療並沒什麼效果

再加上坊間推拿按摩的流行

病人越來越不相信針灸有治療的效果

到最後懂得針灸的中醫師也就越來越少了

最近大陸流行一本火柴棒醫師手記的書

內容記載了中醫遠古針灸治療的原則

強調的便是『上病下取、左病右取』的治療方法

臨床上我碰過厲害的針灸醫師通常也是不在痛處扎針

尤其是越厲害的醫師扎的針越少

有時一兩針便能治病

而針痛點的治療方法通常是無效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板橋同仁堂中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